目的 构建中医湿证流行病学调查指标体系,为高质量的证候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专属工具,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参考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概念化-操作化的过程,通过核心小组专业分析、文献研究构建中医湿证流调指标集框架,以专家共识会议确定湿证流调一二级类目,在此基础上以穷举法初拟湿证流调指标集.制订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并对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为准.结果 经过专家共识会议确定湿证流调的5个一级类目、13个二级类目,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湿证流调的77个指标,其中湿证发生学指标39个,湿证分布指标15个,湿证本体特征指标4个,发展演变指标15个,预后指标14个.结论 中医湿证流调指标集研制过程中将湿证内涵和流调目标有机结合,运用德尔菲法获取并总结专家意见,受询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意见协调性较好,研制过程兼具专业性和科学性,指标集既能体现中医证候专业内涵,又能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