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料浩如烟海.晚清光宣年间作为新式学堂诞生的"萌芽期",涌现出了许多的教育类著作,还有部分著作翻译自国外,介绍了西方的教育制度.整体来看,此时中国的学制受日本影响较大,并将"习字"纳入"国文"之中,并未独立出来,也不将其作为艺术学科的一种.进入民国以后,早期诸多地区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法规与章程,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中晚期则出现了私人撰写专业"书法类"教材的热潮.同时,晚清民国的中小学教育遵循着"实用主义"的观念,这与传统"私塾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出书法在晚清民国学科体制建设中所身处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