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语境下传承人身体、身工、身份的互文性研究——基于山东三地泥彩塑项目的考察

非遗语境下传承人身体、身工、身份的互文性研究——基于山东三地泥彩塑项目的考察

扫码查看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实现了由"抢救性"到"活态性""遗产"再到"资源"的理念与内涵转变.在市场与国家双重导向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拥有不同资源与诉求的民间艺人依托多元的身体实践实现了身工、身份的互文性转化,继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与传承现状.基于对潍坊聂家庄泥塑、临沂苍山小郭泥塑、枣庄洛房泥塑三地的田野考察,分析各传承人之间身体实践、身工回馈、身份生产的不同,研究在非遗语境中传承人身体、身工、身份的互文性影响.

焦金铎

展开 >

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 身体实践 身工回馈 身份生产

2024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0.078
ISSN:1672-3848
年,卷(期):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