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协调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

扫码查看
文章构建了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目前处于中度协调水平;(2)耦合协调度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随后依次是中部、东北、西部地区;除西部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外,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正在缩小,整体极化现象减弱,各省份绝对差异缩小,东部、西部、东北地区极化现象相对较弱,而中部地区极化现象正在增强;(3)科技创新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受教育程度能够促进耦合协调度提高。

田京京、李锴昕、帅雨婷、李勇

展开 >

陕西理工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成都 610100

工业智能化 中国式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空间杜宾模型

2025

统计与决策
湖北省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12
ISSN:1002-6487
年,卷(期):20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