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复合指纹法分析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泥沙来源

复合指纹法分析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泥沙来源

扫码查看
南方红壤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水土流失类型多样.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红壤区强度开发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选取感德镇红壤强度开发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潜在泥沙源地和泥沙的41个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逐步判别分析确认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并通过多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泥沙源地泥沙贡献率.结果表明:共有速效P、Cu、P、Y、Ca、Ga、Sn、Nd 8种因子通过检验被确认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拟合优度均大于0.80.多元混合模型结果显示,锋面雨季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林地、茶园与矿区,贡献率分别为28.59%,28.20%,27.59%;在台风雨季,4种土地利用类型泥沙相对贡献率为茶园>林地>矿区>耕地.通过对不同降雨特征下各土地利用类型泥沙贡献百分比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单位面积泥沙贡献百分比均值分别是耕地、林地与茶园单位面积泥沙贡献百分比均值的8,10,10倍,即单位面积下矿区土壤侵蚀强度最大.
Using Composite Fingerprints to Qualify Sediment Source in Watershed with Intensive Exploitation on Red Soil Region

周曼、林嘉辉、黄炎和、蒋芳市、葛宏力、张莉婷、林金石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州350002

复合指纹法 强度开发 小流域 泥沙来源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5J0115641571272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1)
  • 7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