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扫码查看
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黑钙土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CK)比较,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 (P<0.05).秸秆轮耕还田(SRT)比秸秆覆盖还田(SCR)能更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形成,但2个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轮耕还田与秸秆不还田相比较能显著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同时,秸秆轮耕还田比秸秆覆盖还田更有利于提高>2 000 μm粒径和<53 μ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250~2 000 μ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库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旋耕/深翻的轮耕还田模式促进了耕层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和土壤结构稳定,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碳库和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为东北黑钙土区较适宜的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之一.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Mod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ggregates in Chernozem Soil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展开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春130033

秸秆还田 轮耕 黑钙土 土壤团聚体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吉林省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503136-6CXGC2017JQ0082016YFE0112700-32016YFD0800103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1)
  • 3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