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亚热带红壤区自然恢复草地转换为人工林后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亚热带红壤区自然恢复草地转换为人工林后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周转的影响

扫码查看
选择江西泰和红壤退化区25年的自然恢复草地和2种恢复林地,测定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δ13C,探讨了森林恢复过程有机碳在团聚体中的分配和周转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大团聚比例最高,微团聚体比例最低,木荷林0-20 cm土层大团聚体比例平均值高于马尾松林和草地;木荷林表层土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草地,表层土粉黏粒(<53 μm)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有机碳δ13C最低;草地表层土团聚体中有机碳δ13C值比全土降低幅度最大,阔叶林中居中;3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大团聚体总有机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粉黏粒,最小的是微团聚体,来自人工林的新碳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大团聚体中;马尾松林和木荷林表层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周转时间为41~53年,低于10-20 cm土层,2种林分粉黏粒中有机碳的周转时间最短,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周转时间最长.研究表明以常绿阔叶树木荷直接进行植被恢复能够有效提升土壤地力,不仅提高了全土中的有机碳含量,也增加了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而以先锋树种马尾松进行的植被恢复效果弱于木荷林,应当采取一定营林措施促进马尾松林的恢复效果.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Degraded Grassland into Plantations on Organic Carbon Turnover of Soil Aggregate in Subtropical Red Soil Area

李燕燕、刘亮英、张志坚、吴春生、刘苑秋、樊后保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南昌330045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南昌330099

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

植被恢复 人工林 有机碳周转 红壤退化草地

江西省科技厅青年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20171BAB214007GJJ170977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1)
  • 9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