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砒砂岩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土壤颗粒及交换性能分布特征

砒砂岩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土壤颗粒及交换性能分布特征

扫码查看
为研究砒砂岩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下林地和草地的土壤结构及土壤交换性能对其措施的响应,选取柠条林、油松林、小叶杨林和本氏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并以荞麦坡耕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分形理论探究土壤粒径分布(PSD)、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总量(ECEC)及其组成(Na+、K+、Ca2+、Mg2+)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关系.结果 表明:(1)实施退耕还林措施后,草地和林地的PSD分布范围、非均一性、离散程度均高于坡耕地,且柠条林的土壤粉粒含量、PSD分布范围的增幅效果最显著(P<0.05);土壤剖面垂直层次上,草地有利于增加表层土壤的细粒组分和粒径的分布范围,而林地更有利于对深层土壤粒径的改良与细化;(2)研究区交换性盐基组成主要以碱土金属为主(Ca2+、Mg2+),不同措施的土壤ECEC和CEC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林>油松林>小叶杨林>草地>坡耕地.草地表层土壤交换性能优于底层土壤,而林地与之相反;(3)黏、粉粒和细砂是决定研究区土壤交换性能的细粒土壤和粗粒土壤,粉粒是CEC、ECEC的主要贡献因子,多重分形维数可较好地描述土壤交换性能与土壤颗粒间的关系.不同措施以柠条林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交换性能的改良效果最优.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articles and Exchangeable Capacity Under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Pisha Sandstone Area

陈鹏、郭建英、董智、李红丽、张铁钢、仇苏倩、高娅、陈小雪

展开 >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山东泰安271018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

退耕还林 砒砂岩区 土壤粒径分布 多重分形 土壤交换性能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01062417013272016YFC0500504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3)
  • 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