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扫码查看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础单元,不仅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通过6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秸秆+缓释肥(SRF)和有机无机混施(OCF)4种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各粒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为揭示施肥措施对土壤地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SRF和OCF处理0-20,20-40 cm土层土壤的SOC含量较CF显著增加10.06%,19.23%和9.84%,16.79%;3种施肥处理0-20,20-40 cm土层的TN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CK处理;OCF处理中0-20 cm土层的C/N比较CF增加16.44%(p<0.05).SRF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R0.25(10.93%);20-40 cm土层,OCF处理中R0.25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分别高出 32.62% (CK),19.75% (CF),19.44% (SRF) (p<0.05).相比CF处理,SRF和OCF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的平均质量直径MWD(1.54%~16.92%,2.17%~28.26%)和平均几何直径GMD(5.88%~14.71%,13.04%~39.13%),降低了分形维数D(1.11%~2.09%,4.99%~5.44%),且OCF处理更为显著(p<0.05).可见,秸秆+缓释肥和有机无机混施处理均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且后者效果更为显著.MWD和GMD与土壤SOC和TN的相关性较高,均适合用于揭示团聚体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但分形维数D与之无显著相关性关系.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Patterns on Soil Aggregates Distribution in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s

白娜玲、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娟琴、张海韵、周胜、孙会峰、张翰林

展开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201403

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上海201403

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上海201403

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

上海低碳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415

展开 >

施肥措施 稻麦轮作 土壤团聚体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全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项目

4150125918YF14209002016YFD0200804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3)
  • 1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