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

模拟酸雨对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

扫码查看
为阐明酸雨对水稻田土壤碳(TC)、氮(TN)、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以福州平原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中,设置对照(CK)、模拟酸雨(pH为2.5,3.5,4.5)处理,对酸雨影响下福州平原水稻田土壤TC、TN和TP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 表明:综合早稻和晚稻生长期来看,酸雨处理下土壤TC、TN和TP含量均值均大于CK组(P<0.05),水稻成熟期各处理土壤TC含量均值均小于返青期和拔节期(P<0.01),水稻拔节期各处理土壤TN含量均值均小于返青期和成熟期(P<0.01),水稻成熟期各处理土壤TP含量均值均小于返青期和拔节期(P<0.01);整个生长期内,酸雨处理下土壤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在7.87~10.86,8.38~9.91,0.82~1.26,早稻各生长期酸雨处理下土壤C/N、C/P和N/P均小于CK组(P<0.05);与早稻相比,晚稻N/P有显著下降,且C/N、C/P和N/P在返青期均大于CK组(P<0.05);早、晚稻拔节期各处理土壤C/N均大于返青期和成熟期(P<0.01);早、晚稻各生长期内C/P差异不显著;早、晚稻拔节期各处理土壤N/P均小于返青期和成熟期(P<0.01).总体来看,酸雨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各生长期土壤碳、氮、磷含量,且稻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受酸雨影响显著,并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期变化.
Effects of Simulated Acid Rain on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Paddy Field in Fuzhou Plain

刘旭阳、安婉丽、金强、陈晓旋、陈优阳、王维奇

展开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酸雨 水稻田 福州平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项目

415712872018R1034-12017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3)
  • 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