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海云杉造林密度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响应关系

青海云杉造林密度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响应关系

扫码查看
以青海省大通县安门滩小流域7种造林密度的青海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浸水法、环刀法测定林下枯落物、草本层及0—60 cm土壤层的持水量,定量评价不同密度的青海云杉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97~7.60 m3/hm2,枯落物持水量最大的造林密度为1725株/hm2,造林密度为2300株/hm2的枯落物持水量最小;不同造林密度的林下草本层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97~7.17 m3/hm2,林下草本层持水量最大的造林密度为1575株/hm2.(2)0—60 cm土层的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渗透性及贮水性密切相关,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为1.20~1.43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6.53%~53.30%,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随造林密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密度1575株/hm2的林地具有最小的土壤容重和最大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渗透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二者呈显著性相关,密度为1575株/hm2的土壤渗透性能最强,密度为2300株/hm2的林分土壤渗透性最差;0—60 cm土层的饱和蓄水量变化范围为2792.50~3197.90 m3/hm2,造林密度为1575株/hm2的土壤饱和蓄水量最大.(3)利用林地总贮水量评价水源涵养功能,林地总贮水量大小依次为D1575(3207.37 m3/hm2)>D2300(3164.67 m3/hm2)>D1900(3157.17 m3/hm2)>D1650(3141.12 m3/hm2)>D1475(3105.91 m3/hm2)>D1725(2998.32 m3/hm2)>D1350(2803.68 m3/hm2).研究结果说明造林密度为1575株/hm2的青海云杉林水源涵养能力较好,这与当地2 m×3 m的造林规格相匹配,为青海黄土高原高寒区的青海云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fforestation Densiti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s of Picea crassifolia

黄乾、杨海龙、朱柱、赵嘉玮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黄土高寒区 青海云杉林 水源涵养功能 造林密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C0504604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4)
  • 13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