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坡地侵蚀泥沙养分流失与粒径分布的关系

喀斯特坡地侵蚀泥沙养分流失与粒径分布的关系

扫码查看
在丹江口库区喀斯特地区,研究分析自然降雨条件下5种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疏林地(C1)、乔木林地(C2)、坡耕地(C3)、荒草地(C4)、灌草地(C5))坡面侵蚀泥沙的氮、磷、钾养分流失及泥沙粒径分布特征,探讨泥沙养分流失与粒径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侵蚀泥沙以粉粒(2~50μm)、砂粒(50~2000μm)为主,0~20μm颗粒含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0~2μm颗粒富集度集中在3.08~6.62,2~20μm颗粒富集度集中在2.48~3.58,20~2000μm颗粒富集度集中在1左右.C4的0~2μm颗粒含量及其富集度明显高于其他植被覆盖类型.(2)速效钾的流失量远高于速效氮、磷流失量.氮素富集度集中在1左右,TP富集度集中在1.41~1.96,AP富集度集中在5.00~8.77,AK富集度集中在1.79~3.05,泥沙对磷、钾养分有明显富集作用,而对氮素富集作用很小.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中,C4的TP、AK含量显著高于C1、C2、C3、C5(P<0.05),C4有增加TP、AK养分含量的作用,且C2、C4的氮、磷富集度相对较大.C3的养分流失总量最大,C1、C2、C4、C5有明显减小养分流失的作用,其中C2控制养分流失的效果最明显.(3)侵蚀泥沙的TN、TP、AP、AK含量与0~2,2~20,20~50μm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与0~2μm的相关性显著(P<0.05),侵蚀泥沙的养分含量会随着0~50μm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ent Loss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Eroded Sediment of Karst Slope

周梦玲、郭建斌、崔明、李桂静、王磊、陆雅佩、武建宏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

河南省淅川县林业局,河南 淅川 474450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 泥沙 粒径分布 养分流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石漠化治理效益监测"

2016YFC05025042017-07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6)
  • 7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