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炭对豫西丘陵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生物炭对豫西丘陵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研究生物炭对豫西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其碳、氮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明生物炭对丘陵区农田土壤结构和养分的长期作用效果.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生物炭用量为0(C0),20(C20),40(C40)t/hm23个处理,研究生物炭施用5年后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究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施加20,40 t/hm2生物炭可提高0—20,20—40 cm土层的机械性>0.5 mm以上粒级和水稳性>0.053 mm以上粒级团聚体含量.在0—20 cm土层中,C20和C40处理下>0.25 mm的机械性团聚体(DR 0.25)分别较对照增加3.78%和6.83%,>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R 0.25)分别较对照增加31.0% 和49.45%,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 LT)分别较对照降低4.30% 和6.85%,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较对照降低9.71%和14.77%,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较对照增加28.44%和45.34%,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较对照增加32.04%和54.92%.各粒级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以0.25~0.053 mm粒级最高,且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2,2~0.25,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随之增加,而<0.053 mm粒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随之降低.总体来说,生物炭能够改善豫西丘陵地区农田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有利于豫西地区农田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持续健康发展.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Aggregates Stability and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Distribution in the Hilly Area of Western Henan Province,China

悦飞雪、李继伟、乔鑫鑫、焦念元、尹飞、郭大勇、王艳芳、刘领

展开 >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生物炭 丘陵地区农田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贡献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学科提升振兴A计划项目

2017YFD0301101317003671823004101632016GGJS-06213660002

2019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19.33(6)
  • 13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