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扫码查看
为了揭示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基于野外原位坡耕地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传统顺坡垄作处理为对照,分析50,100 mm/h降雨强度下3种具有代表性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和免耕+残茬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径流量、侵蚀量及其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产流率皆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产流率和产沙率大小均表现为顺坡垄作>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免耕+残茬覆盖.(2)与顺坡垄作相比,50,100 mm/h降雨强度下,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延缓产流时间14.0,4.8 min,产流时间的滞后可以体现秸秆还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3)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免耕+残茬覆盖处理的平均减流效益分别为36.8%,53.9%,65.8%,平均减沙效益分别为84.9%,90.3%,96.8%.可见,免耕+残茬覆盖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其次为秸秆碎混和秸秆深还.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Patterns in Sloping Farmland in the Chinese Black Soil Region

贺云锋、沈海鸥、张月、赵占军、牟廷森

展开 >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秸秆深还 秸秆碎混 秸秆覆盖 径流量 侵蚀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YFE0202900U19A206141601281

2020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0.34(6)
  • 18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