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东省赤红壤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铁氧化物特征及稳定性

广东省赤红壤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铁氧化物特征及稳定性

扫码查看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以广东省赤红壤区花岗岩(G)、第四纪红土(Q)和砂页岩(S)母质发育的林地(FL)、水田(PF)和旱地(UL)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和不同形态铁氧化物含量,探究了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贡献.结果显示:(1)3种母质发育的3种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均以>0.25 mm为主,2~5 mm团聚体以花岗岩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最高(58.51%),0.25~2 mm团聚体以花岗岩(62.93%)和第四纪红土(59.21%)母质发育水田和旱地土壤最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砂页岩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最高;(2)3种母质发育林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主要分布在2~5 mm粒径中,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主要分布在<0.053 mm粒径中;3种母质发育林地土壤团聚体铁氧化物含量主要分布在<0.053,0.25~2 mm粒径中,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铁氧化物含量主要分布在<0.053 mm粒径中.(3)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MWD、GMD与团聚体HAC、HAC/FAC、Fefr和Feco呈显著相关(P<0.05);不同母质和利用方式以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团聚体胶结能力最好.研究表明,不同母质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H AC、H AC/FAC、Fefr和Feco含量分布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同时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较稳定.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of Organic Carbon and Ferric Oxidein in Soil Aggregates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in Lateritic Red Soil Region,Guangdong Province

唐贤、黄伟濠、卢瑛、李博、王超、董玉清

展开 >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 510642

土壤团聚体 铁氧化物形态 有机碳组分 利用方式 成土母质

NSFC-广东省联合基金集成项目

U1901601

2021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1.35(2)
  • 6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