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扫码查看
为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坝控小流域为例,基于人工探槽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关系,结合1:10000早期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拟合库容曲线来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而反演坝控流域的产沙模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延河马家沟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洞儿沟、阎桥和芦渠坝控小流域,自建坝至2016年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2748.80,4634.31,3141.17 t;(2)洞儿沟、阎桥和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分别为2432.56,3131.29,1794.95 t/(km2·a),依次属于轻度、中度和轻度侵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坝控小流域的最小产沙降雨量均>20 mm以上;(3)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显著,人类活动明显的阎桥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大于以林草地为主的洞儿沟流域,而以林地和梯田为主的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最小.由此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小流域侵蚀产沙的有效途径.
Characteristic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Small Watershed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Hilly and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魏艳红、焦菊英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淤地坝 产沙模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2016YFC05016044180707329Y929681KLDD-2019-00520JR5RA546

2021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1.35(3)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