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生态建设措施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全氮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生态建设措施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全氮分布特征

扫码查看
全氮(TN)作为土壤团聚体形成的胶结物质之一,能加速不同粒级团聚体之间的转化.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法及挖剖面法对坡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及梯田0—60 cm土壤进行分层取样,以坡耕地为对照,探究4种生态建设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TN含量,分析不同深度(0—20,20—40,40—60 cm)、不同粒级(>5,5~2,2~1,1~0.5,0.5~0.25,<0.25 mm)土壤团聚体TN贡献率.结果表明:生态建设显著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其中草地、林地与坡耕地相比,表层土壤>5 mm团聚体分别增加469%和438%,土壤团聚体稳定性(MWD、GMD)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则表现为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较之坡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及梯田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团聚体TN含量,其中林地团聚体TN储量(36.53 kg/m2)最高,灌木地(32.12 kg/m2)、草地(20.30 kg/m2)及梯田(18.62 kg/m2)TN储量较坡耕地分别增加131%,46%,34%,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生态建设类型对团聚体TN含量的影响逐渐弱化.随着坡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的自然演替过程,<0.25 mm团聚体TN贡献率呈降低趋势,梯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坡耕地的土壤结构,粒径范围在5~0.25 mm的土壤团聚体TN含量近乎达到草地的恢复水平,但>5 mm团聚体的恢复空间尚且较大.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stable Aggregates and Total Nitrogen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a Small Watershed on the Loess Plateau

周世璇、李鹏、张祎、马田田

展开 >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8

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8

黄土高原 生态建设 土壤团聚体 土壤TN 贡献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项目科技

2016YFC04024042018TD-037

2021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1.35(3)
  • 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