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与致密层形成特性

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与致密层形成特性

扫码查看
水中带沙是浑水灌溉较清水灌溉的本质区别,为揭示浑水灌溉的节水减渗机制,通过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室内试验,以清水入渗为对照,研究了浑水膜孔灌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含水率、致密层土壤颗粒组成及落淤层厚度等随入渗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土壤含水率与湿润锋运移距离之间的量化模型,分别建立了落淤层厚度与入渗时间、滞留层的滞留量与滞留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浑水泥沙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较大,在入渗结束时浑水较清水的累积入渗量减幅达27.83%;土壤含水率从膜孔中心到湿润锋面逐渐减小,其减小的速率逐渐增大,湿润体半径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分布服从椭圆曲线分布.落淤层土壤细颗粒相对含量较浑水泥沙少,其物理性黏粒含量显著低于浑水泥沙.从土壤表面到6 cm入渗土层深度为浑水膜孔灌入渗滞留层,滞留层土壤细颗粒含量较原土壤增多,随着入渗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颗粒组成与原土壤差异逐渐减少,泥沙细颗粒滞留量随着滞留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ddy Water Film-Hole Irrigation and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Layers

钟韵、费良军、朱士江、康守旋、刘利华、郝坤、介飞龙

展开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8

浑水 膜孔灌入渗 致密层 含沙率 泥沙颗粒级配组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水利重点科研项目

5207910551779205HBSLKY201919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1)
  • 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