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扫码查看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2)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K+、Ca2+含量呈降低趋势,Na+、C1-含量显著升高,SO42-含量显著降低,Mg2+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3)与CK2(清水灌溉)相比,T1处理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液中微咸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升高趋势.(4)不同比例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2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最高,土壤脲酶以T3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最高但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5)基于IBRv2指数法,T2处理IBRv2最小,为6.89.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利用微咸水(5 g/L)灌溉时,可以考虑用再生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Effect of Mixed Irrigation of Brackish Water and Reclaimed Water on Soil Properties and Irrigation Effect Evaluation

刘春成、崔丙健、胡超、吴海卿、高峰

展开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0

微咸水 再生水 混灌 斥水性 IBRv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17YFC0403503-22017YFC0403302-1202102110264202300410552FIRI202001-02FIRI20210302FIRI2019-04-02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1)
  •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