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添加对黄绵土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添加对黄绵土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扫码查看
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是土壤具有肥力的重要基础,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添加对黄绵土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可为黄绵土耕地质量的提升及可持续利用、减少土壤侵蚀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依据.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设置对照(CK)、1%秸秆(儿)、3%秸秆(J3)、5%秸秆(J5)、7%秸秆(J7)、10%秸秆(J10)和1%生物炭(S1)、3%生物炭(S3)、5%生物炭(S5)、7%生物炭(S7)、10%生物炭(S10)11个处理.培养10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物质表面性质联合测定法测定表面电化学参数,包括表面电荷数量(SCN)、比表面积(SSA)、表面电荷密度(σ0)、表面电位(φ0)、表面电场强度(E0),并通过冗余分析的方法解析了表面电化学性质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1)施用秸秆和生物炭后,土壤碳酸盐含量下降,有机碳(SOC)、电导率、全氮(TN)及碳氮比(C/N)增加.添加秸秆会降低黄绵土的pH,而生物炭则会增加土壤的pH.(2)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Zeta电位下降,施用生物炭后,各个处理的Zeta电位都小于CK,但总体上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Zeta电位增加.(3)随着秸秆和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比表面积(SSA)和表面电荷数量(SCN)均增大.与CK相比,J10和S10的SSA分别提高114.0%和98.1%,SCN提高80.8%和88.3%.施用秸秆能够降低土壤表面电荷密度(σ0),与CK相比,施用秸秆的土壤σ0降低幅度可达5.5%~15.5%.总体上,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σ0减小,当添加量超过5%后,施用生物炭土壤的σ0小于CK.(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是影响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其解释量在秸秆和生物炭添加处理中分别占88.1%和89.5%.施用秸秆和生物炭会显著提高黄绵土的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电荷数量随秸秆和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表面电荷密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有机碳含量是影响黄绵土表面电化学性质变化的主控因素.
Effect of Wheat Straw and Its Biochar Addition on Surfac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al Soil

涂坤、胡斐南、许晨阳、马任甜、刘婧芳、刘哲、宋松松、王金晓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710000

秸秆还田 生物炭 物理性质 表面电化学性质 黄绵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

419770242018JQ4005DJNY2020-25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1)
  • 4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