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

扫码查看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 325,1 750,2 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 12项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EWM)对各密度油松林地的保育土壤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种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全氮、全磷、氨氮、硝氮和速效磷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分密度变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和径流泥沙量等12项指标,其中土壤容重、径流量、泥沙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氮、速效磷,随林分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不同密度油松林地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肥力和产流产沙均随密度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结构改良状况和土壤肥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泥沙量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地趋势;(4)对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保育土壤功能评价表明,4种密度油松林中,随着油松林林分密度的增加,保育土壤功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密度为1 750株/hm2的油松林地保育土壤功能相对较好。从保育土壤角度出发,建议将1 750株/hm2作为晋西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该密度油松林能较好保持水土,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Evaluation on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Pinus tabulae formis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in the Loess Area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兰道云、毕华兴、赵丹阳、王宁、云慧雅、王珊珊、崔艳红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3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展开 >

保育土壤 熵权法 不同密度 油松人工林 晋西黄土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1971725U22432022016YFC0501704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2)
  • 7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