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草地生产力提升的水氮调控模式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草地生产力提升的水氮调控模式

扫码查看
针对西北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人工草地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研究种植模式和水氮调控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高产高效的草地管理模式.以3年生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2018年播种)为试验材料,分析种植模式(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纯氮)量(N1:60 kg/hm2;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轻度亏水65%θf、中度亏水55%θf、重度亏水45%θf分别记为W1、W2、W3,灌水上限均为85%θf)3个因素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有利于牧草株高和茎粗的生长,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混播苜蓿、混播无芒雀麦和单播无芒雀麦三茬平均株高分别增加27.41%,20.26%和26.55%,茎粗分别增加11.32%,4.11%和20.98%;混播对无芒雀麦株高有促进作用,对茎粗有抑制作用.(2)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W1N2处理牧草年产量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下混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42.16%,27.00%,单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38.59%,37.26%,混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19.56%和33.86%,单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21.29%和25.53%.(3)随着灌水量的增加,IWUE和WUE减小,PPFPN增大;增加施氮量,混播模式IWUE、WUE和PFPN均减小,单播模式IWUE和PFPN减少,WUE增大.(4)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出,混播模式轻度亏水(灌水下限65%θf)高氮量(120 kg/hm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为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牧草的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Water and Nitrogen Regulation Patterns for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of Bromus inermis and Alfalfa Mixed Grassland

汪爱霞、马彦麟、齐广平、康燕霞、银敏华、汪精海、贾琼、唐仲霞、姜渊博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水氮调控 喷灌 豆禾混播 产量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甘肃农业大学盛彤笙创新基金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科技创新基金

2016YFC04003062020B-1312021CYZC-20GSAU-STS-2021-18SLXY-QN-2019-05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2)
  • 6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