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条件下生态缓冲带对氟化物面源污染的阻控效果

不同条件下生态缓冲带对氟化物面源污染的阻控效果

扫码查看
生态缓冲带可有效截留阻控非点源污染物向水体中迁移.选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Linn.))、早熟禾(Poa annua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5种草本植物构建模拟生态缓冲带,通过人工模拟径流试验,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污染物入流浓度、生态缓冲带坡度以及施加生物炭种类条件下,生态缓冲带对径流中氟离子阻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禾生态缓冲带对径流中氟化物的阻控效果最好,当流量为0.5 L/min,入流浓度为4 mg/L,坡度为5°时,其对氟化物浓度的阻控效率为13.1%,质量阻控效率为92.6%;当流量为0.5 L/min,入流浓度为8 mg/L,坡度为5°时,其浓度阻控效率为20.6%,质量阻控效率为96.4%;坡度越小,生态缓冲带对氟化物阻控效果越好;当流量为0.5 L/min,入流浓度为4 mg/L,坡度为5°时,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后的生态缓冲带径流阻控效率均有提高,其中草木樨缓冲带最为明显,其地表径流的阻控效率提高23.8%.
Intercep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of Ecological Buffer Zone on Fluorid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徐颖、谭婷、任劲松、李玉、向彪、朱永乐、汤家喜

展开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生态缓冲带 生物炭 氟化物 径流 阻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41501548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2)
  • 3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