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平原造林工程影响下的河岸带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平原造林工程影响下的河岸带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扫码查看
北京主要河流河岸带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后,对河岸带植被类型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研究河岸带原有及重建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河岸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平衡及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北京温榆河昌平段岸边原有植被类型3种样地(乔木林、乔灌林及草地),重建植被类型2种样地(乔木林与灌木林),共15个样方,采集3层(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并计算碳(C)、氮(N)和磷(P)含量及计量比.结果表明:原有与重建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别为3.810~10.320,0.223~0.700,0.551~0.692 g/kg,C/N、N/P、C/P分别为11.592~25.373,0.373~1.022,5.662~15.493;SOC与TN均在表层聚集,且同N/P、C/P一样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趋势,C/N反之,TP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原有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SOC和TN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在10—20,20—30 cm土层间C/N、C/P均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原有植被类型(草地)在0—10 cm土层间N/P最低;重建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重建植被类型(灌木林)C/N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土壤N素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元素,乔木、乔灌林下土壤有机质释放更多,P有效性更高,固碳潜力强;重建植被类型有机质矿化较慢,固磷能力更强.因而,建议温榆河河岸带采用乔木纯林和乔灌混交模式来积累土壤有机质,提高河岸带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及固碳潜力.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Riparian Soils Affected by Plain Afforestation Projects

王莹、王西涵、刘云、梁琼、徐艳、石生伟

展开 >

北京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土壤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类型 平原造林 河岸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科技创新券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委联合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

4087123220210720797679KZ20181002002581920072021YJS019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3)
  • 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