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特性差异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特性差异

扫码查看
为揭示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渗透特性差异,通过环刀法探究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特征及入渗模型适应性.结果表明:(1)岩—土界面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大于非岩—土界面,土壤总孔隙度小于非岩—土界面.岩—土界面含水率和毛管孔隙度总体上大于非岩—土界面,非毛管孔隙度、黏粒和排水能力总体上小于非岩—土界面.(2)岩—土界面土壤的入渗能力总体上小于非岩—土界面,其初始入渗速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小于非岩—土界面(平直形除外).(3)3种形状岩—土界面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平均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均表现为平直形>外凸形>内凹形.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与岩—土界面具有相似性,主要由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共同决定.(4)Horton模型对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的拟合效果优于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喀斯特地区复杂情况下土壤的入渗特征.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喀斯特地区水分入渗及水土流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支撑.
Differences of 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xposed Rock-soil Interface and Non-rock-soil Interface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Karst Plateau

许胜兵、彭旭东、戴全厚、刘婷婷、岑龙沛

展开 >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喀斯特 石漠化 入渗特征 岩—土界面 入渗模型

黔科合基础[2020]1Y17642007067黔教合KY字[2021]082GNYL[2017]007贵大培育[2019]36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5)
  • 6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