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利用方式黑钙土有机碳组分剖面分布特征

不同利用方式黑钙土有机碳组分剖面分布特征

扫码查看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以东北黑钙土区的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 cm土体中不同土层样品(A、AB、Bk、BC和C层),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SOC、LFOC和HFOC主要分布在A层,但草地WSOC含量在Bk层最多(0.27 g/kg).由A~C层,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组分有机碳含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程度明显不同,天然草地缓慢减少,人工林地急剧减少,耕地逐渐减少.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均造成土壤有机碳及组分有机碳含量减少,WSOC减少34% 和48%,LFOC减少20% 和37%,HFOC减少7% 和5%,SOC减少10% 和16%.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WSOC/SOC、LFOC/SOC显著降低,但HFOC/SOC却提高,说明草地被开垦后活性有机碳含量快速下降.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对SOC、WSOC和LFOC具有显著影响,且对SOC和HFOC叠加效应较强.同时,土壤理化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SOC、WSOC、LFOC和HFOC.应制定合理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保护自然草地免遭破坏,减少土壤有机碳流失,发挥草地生态系统碳固存的重要作用.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Components in Chernozem Soil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李春丽、董军、王鸿斌、王丽群、赵兰坡

展开 >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8

吉林省土地整治中心,长春130061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利用方式 黑钙土

20200503004SF

202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2.36(5)
  • 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