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田浅沟中不同植物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机理分析

农田浅沟中不同植物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机理分析

扫码查看
为探究不同植物在东北黑土地区农田浅沟中的水土保持效果,建立裸坡(LP)和种植有紫花苜蓿(V1)和马蔺草(V2)2种植物的坡面浅沟模型,通过在浅沟内模拟上方汇水,进行不同植物覆盖下的浅沟坡面水力侵蚀试验,分析产流产沙特征及水动力学参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相同流量下产流时间为裸坡<紫花苜蓿<马蔺草,产流时间延长,下渗量明显增大,紫花苜蓿(61%)的减沙效果显著优于马蔺草(29%),但紫花苜蓿(33%)减流效果弱于马蔺草(38%).(2)相同流量下,紫花苜蓿的水力摩擦系数(f)(2.3)高于马蔺草(0.8),同时紫花苜蓿的平均流速(u)略低于马蔺草,弗劳德数(Fr)表现为紫花苜蓿<马蔺草,平均雷诺数(Re)表现为紫花苜蓿<马蔺草,整体表现为紊流.(3)通过拟合函数分析,3组处理下雷诺数与流速和摩擦系数呈正相关,但函数关系略有差别;弗劳德数与摩擦系数呈负相关,均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产流率和产沙率的降低归因于植被覆盖增大径流受到的摩擦力,同时提高径流入渗率,并且紫花苜蓿的减流减沙效果优于马蔺草;随着流量增大,马蔺草的减流减沙效益衰减速度大于紫花苜蓿,马蔺草防护临界流量在30~40 L/min,紫花苜蓿能够满足更高汇水流量下的水土保持需求.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Different Plants in Ephemeral Gully of Farmland

王鑫雨、张艳、关颖慧、孙义秋、苏雨、汪志荣、吴海龙

展开 >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水力侵蚀 入渗速度 水动力学机理 侵蚀产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19070472016YFE020290018JCZDJC39600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1)
  • 3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