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入渗影响及适宜模型研究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入渗影响及适宜模型研究

扫码查看
研究植被恢复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及模型适应性,可为流域生态治理和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以延河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比研究不同恢复年限下的刺槐林地、柠条灌木林地、次生草地和农地的表层以下土壤和20 cm以下土壤的水分入渗变化特征,评价4种常用入渗模型在该区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地的表层以下土壤入渗过程在渗润阶段与渗漏阶段差异明显,相差4倍以上,20 cm以下的土壤入渗过程则在入渗稳定后的渗透阶段差异明显,相差5倍多;(2)不同植被类型及恢复年限会显著影响土壤入渗特征,整体呈现出林地>草地>农地的规律,并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柠条灌木林地和次生草地的入渗能力增强,而刺槐林地入渗能力减弱;(3)Philip方程、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与蒋定生方程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均具有较好适用性,其中Philip方程适用性最好,决定系数(R2)能达到0.931~0.985,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最小,在0.057~0.283范围内,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及蒋定生方程在个别情况下存在偏差.综上,植被恢复显著影响土壤入渗能力,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现不同规律,多种入渗模型中Philip方程对该地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适用性最好.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Infiltration and Suitable Models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马雪燕、穆兴民、王双银、顾朝军、谭学进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武汉 430012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2

展开 >

土壤入渗特性 入渗模型 植被恢复 延河流域 黄土高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07707541671285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2)
  • 2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