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分异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响应

喀斯特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分异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响应

扫码查看
针对喀斯特地区景观格局驱动水源涵养功能演变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而水源涵养功能是岩溶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地处西南喀斯特中心的野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偏最小二乘模型(PLSR)、景观生态学理论等,探究野纪河流域2005—2020年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野纪河流域景观类型以旱地、草地和灌木林等为主,各类型之间相互转化较为频繁,总体特征表现为旱地、灌木林和草地之间的转化以及建设用地对其余地类的挤占.(2)研究期间,旱地景观趋于破碎化,建设用地呈集聚性的扩张趋势,其他景观类型相对稳定.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发展趋势,景观连通性呈小幅上升趋势.(3)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年际变化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部低、南北两侧高的态势.水源涵养深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灌木林>有林地>疏林地>草地>旱地>建设用地>水田>湖泊>水库坑塘.(4)景观破碎化的增加及斑块质量的提高,可提升喀斯特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但过高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可能导致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总体来看,研究期间野纪河流域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发展态势,水源涵养功能呈持续增加趋势,景观格局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流域景观规划、水资源保护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 Karst Basin and Its Response to Landscape Pattern

王耀鑫、高家勇、张玉珊、吴清林、李瑞

展开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沙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 550001

水源涵养 InVEST模型 移动窗口 景观格局 偏最小二乘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

32060372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462号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317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2)
  • 3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