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工和天然油松林表层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人工和天然油松林表层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扫码查看
在全球天然林面积持续下降而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人工林是否能达到天然林的土壤固碳能力尚不清楚.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成熟人工和天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密度人工林和天然林0—20 c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组成、不同粒径团聚体土壤有机碳(SOC)、不同活性SOC及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人工林表层土壤全土的总SOC含量及其高活性、低活性、非活性SOC组分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林,其中总SOC含量和非活性SOC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低活性SOC含量反之.(2)人工林表层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的总SOC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林.人工林大团聚体的重量百分含量、总SOC含量及非活性SOC含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均显著低于天然林.(3)人工林表层土壤的SOC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其峰值17.95 g/kg,为天然林SOC含量的65.5%,其中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其SOC含量和稳定性的显著降低是导致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活性SOC百分含量与总SOC含量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GRSP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但低于天然林,且通过提高大团聚体数量增加总SOC含量.增加人工林林分密度可以增加其表层土壤的生物量、土壤大团聚体数量、GRSP含量,以及降低活性SOC百分含量,进而提高其土壤固碳能力,同时显著降低其植物多样性.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Carbon and Its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Aggregates in Planted and Natural Pinus tabuliformis Forests

高利强、刘莹、王国梁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人工林与天然林 土壤碳汇 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 不同活性有机碳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效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42007062421307172452020052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2)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