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85-2020年天水市黄土区滑坡灾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1985-2020年天水市黄土区滑坡灾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为探索甘肃省天水市滑坡土地利用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选取秦州区和麦积区作为典型黄土滑坡区的代表,基于 12.5 m分辨率的 ALOS DEM数据和 1985-2020 年全球 30m 的精细地表覆盖动态监测产品,利用 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净变化量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贡献率,分析滑坡体的特征参数、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识别出 469 个滑坡样本,平均高程集中于 1200~1400 m,平均坡度 10°~15°,平均坡向为西向坡,前后缘相对高差 100~150 m,滑坡面积 1×104~10×104 m2,滑坡长度 200~400 m.(2)1985-2020 年滑坡区旱地最多,草原次之;期间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分为 1985-2000 年持续变化阶段和 2000-2020 年微弱调整阶段;其中 1995-2000 年变化最剧烈,主要表现为旱地向草原和林地转化.(3)35 年间旱地面积转化最多,累计8.74 km2,贡献给草原 6.58 km2、封闭落叶阔叶林 1.94 km2、不透水表面 0.20 km2,其余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小,转化微弱;旱地、草原、封闭落叶阔叶林和不透水表面的土地利用净变化量最大.(4)单个滑坡体的利用方式逐年多样化,草原和封闭落叶阔叶林的增加提升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天水市区滑坡土地利用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灾损土地的开发再利用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Disaster Damage Land Use in Loess Area of Tianshui City from 1985 to 2020

landslidesdisaster-damaged landland use/cover changetransfer matrixTianshui City

贾静、宿星、张军、张满银、李霞、魏万鸿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70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兰州 730000

滑坡 灾损土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转移矩阵 天水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学院应用研发项目甘肃省202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

420670662021JK-082022RCXM09421JR7RA73621JR7RA7372019QZKK0902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