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夏闲期复播绿肥对旱地麦田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的影响

夏闲期复播绿肥对旱地麦田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探究不同绿肥品种翻压条件下晋南旱地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有机碳(SOC)和全氮(TN)在不同粒径团聚体的分布特征,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绿肥的增碳保氮机制.已连续 3 年(2018-2021 年)不同绿肥品种(对照休闲、大豆、绿豆、油葵、玉米)翻压还田后冬小麦收获期 0-10,10-20,20-30 cm 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进行土壤粒径分级,并分析粗大团聚体(>2 mm)、细大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中 SOC 和 TN 含量,测算团聚体的构成与稳定性(R0.25,>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平均重量直径;GMD,几何平均直径),并测定各粒径团聚体 SOC和TN及其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绿肥处理下旱地麦田土壤团聚体质量占比均以细大团聚体 0.25~2 mm为主(占 22.77%~39.71%).复播绿肥显著增加 0-30 cm 土层>2 mm 粒径团聚体质量占比,以大豆绿肥增加最明显,0.25~2,0.053~0.25 mm 粒径团聚体质量占比降低,对<0.053 mm 粉黏粒的影响不明显;大豆绿肥对各土层R0.25、MWD和GMD值提高作用明显.大豆和玉米对 0-30 cm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分别提高 27.83%和 25.71%.大豆绿肥进一步提高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复播绿肥降低土壤全氮含量,大豆绿肥处理的降低程度最小,且对<0.053 mm粉黏粒全氮含量具有增加作用.0.25~2,>2 mm大团聚体对 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最高;复播绿肥提升土壤碳氮比(平均 21.39),较对照休闲(平均 13.71)提高 7.68,其中玉米提升效果最佳,大豆次之.综合土壤增碳固氮效果,连续 3 年翻压大豆绿肥可有效提高旱地麦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土壤肥力.
Effects of Green Manure Applic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Among Aggregates Fractions in Dryland Wheat Fields

dryland wheat fieldsgreen manuresoil aggregatesoil organic carbontotal nitrogen

祁琛、吴林甲、闫秋艳、闫双堆、董飞、李峰、程永钢、黄肖

展开 >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0

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31

旱地麦田 绿肥品种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CARS-222020002U22A20609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