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绿肥配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绿肥配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扫码查看
基于20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冬闲(F)和冬种绿肥(G)2种模式下,探究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50:减氮50%;N100:常规氮;N150:增施氮50%)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区绿肥利用和氮肥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冬闲模式相比,冬种绿肥模式提高4种不同氮水平下的早晚稻产量,其中早、晚稻稻谷产量平均增产8.0%,5.7%.2种模式下的早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晚稻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冬种绿肥模式同样提高植株地上部氮(N)、磷(P)和钾(K)素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这2种模式的早晚稻养分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大多呈下降趋势,高量氮肥处理(N150)降低早稻地上部K素的积累量.早晚稻稻谷产量与水稻N、P和K素积累量存在显著正相关,2种模式下的高氮处理(N150)K素吸收的降低与其早稻产量下降相关联.结合稻谷产量与施氮量拟合分析、养分吸收利用等多方面效应,综合考量,冬闲模式下,早稻季氮肥适宜施用范围为150.0~170.3 kg/hm2,冬种绿肥模式下,早稻季氮肥适宜施用范围为75.0~122.8 kg/hm2.因此,在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冬种植绿肥还田,可提高水稻对N、P和K素的吸收量,早稻季可以实现氮肥减施,且不降低双季稻产量,对于实现水稻高效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Effects of Green Manure with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green manure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double-cropping ricenutrient absorptionnitrogen utilization rate

庾振宇、方畅宇、刘芳禧、张江林、高雅洁、鲁艳红、廖育林、屠乃美、聂军

展开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

农业农村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沙410125

绿肥 施氮量 双季稻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2021YFD17002002022CX123CARS-22-G-11

2023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26
ISSN:1009-2242
年,卷(期):2023.37(5)
  • 1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