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污灌区土壤团聚体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污灌区土壤团聚体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污灌区农田土壤团聚体重金属负载和分布特征,为受污染耕地风险评估和安全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河南省新乡县某污灌冬小麦种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干筛法对不同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采用重金属分布因子和质量负载因子法,分析了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Cr、Ni、Cu、Zn、Cd、Pb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分别为7。38~9。07、11。04~42。99 g kg—1、5。80~14。81 cmol kg—1和124。77~394。70μS cm—1。pH变异系数为3%,属于弱变异性,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7%、15%和24%,为低变异性。Cr在1~0。50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最高,达到253。98 mg kg—1,而Ni、Cu、Zn、Cd和Pb含量在0。50~0。25 mm粒级团聚体最高,分别为22。49、6。59、18。99、1。12和22。88 mg kg—1。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r、Ni、Zn和Pb分布因子均小于1,Cu分布因子仅在0。5~0。25 mm粒径的团聚体大于1,而Cd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上的分布因子均大于1,不同粒径中重金属质量负载因子表现为5~2 mm>8~5 mm>2~1 mm>(<0。25 mm)>1~0。50 mm>0。50~0。25 mm。Cr、Zn有效态含量在<0。25 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而Ni、Cu、Cd和Pb有效态含量在0。50~0。25 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团聚体各粒级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小粒径团聚体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较高,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大粒径团聚体负载因子较高;所有重金属中Cd分布因子最高。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Contents in Soil Aggregates of Sewage Irrigation Area

王伟全、徐冬莹、杨文昊、裴楠、孙约兵

展开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团聚体 重金属 负载因子 分布因子 污灌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8YFD080030031971525

2022

土壤通报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18
ISSN:0564-3945
年,卷(期):2022.53(3)
  • 4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