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

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免耕潮土中大于250 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50~2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减少(p<0.05),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没有明显变化;大于250μm和250~50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50~2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50~50μm粒级取代50~2μm粒级成为对土壤有机碳总量贡献最大的团聚体.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免耕和翻耕两种措施下不同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免耕处理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显著低于翻耕处理(p<0.05).结果显示,免耕有利于小粒级团聚体向大粒级团聚体方向聚合,大于50μm粒级团聚体同持的有机碳增多,其中持碳最多的250~50 μm粒级团聚体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下降,故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升高.
EFFECTS OF NON-TILLAGE ON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MICROBIAL CARBOLIC METABOLISM OF SOIL AGGREGATES IN A FLUVO-AQUIC SOIL

戴珏、胡君利、林先贵、朱安宁、尹睿、张华勇、王俊华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免耕 潮土 团聚体 有机碳 微生物碳代谢活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40801090ISSASIP0703Kzcx2-yw-408Kscx1-yw-09-05

2010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
ISSN:0564-3929
年,卷(期):2010.47(5)
  • 30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