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

扫码查看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电荷是土壤具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以及表面电位是土壤胶体颗粒重要性质,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运用带电颗粒表面性质联合分析法,测定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研究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演替,子午岭林区土壤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度均随植被的恢复增加,变化范围分别为10.88~19.85 cmol·kg-1、40.67~61.71 m2·g-1和0.22~0.31 c·m-2,平均值分别为16.18 cmol·kg-1、54.88 m2·g-1和0.28 c·m-2,土壤表面电场强度达108 V·m-1数量级;土壤黏粒、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表面电荷性质的主要因素,解释率分别为62.5%和27.9%;土壤基本性质对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黏粒、有机碳、砂粒、全氮、C/N、粉粒、碳酸钙、pH.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黄土高原土壤颗粒表面性质,加深理解土壤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Evolution of Soil Surfac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Loess Plateau in Ziwuling Area

马任甜、胡斐南、刘婧芳、许晨阳、杨志花、王子龙、赵世伟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表面电荷性质 土壤胶体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41701261XAB2016B07

2020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
ISSN:0564-3929
年,卷(期):2020.57(2)
  • 1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