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稻粒型调控研究进展

水稻粒型调控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水稻粒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成熟的种子由胚、胚乳、种皮(果皮)构成,他们分别由受精卵、中央细胞和母体珠被发育而来.因此,种子大小由母体和合子组织等因素协调控制.而水稻种子最外层的颖壳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器官,它为水稻种子的生长设置了一个最大的上限.目前多个信号途径通过调控水稻颖壳的发育调控水稻粒型,主要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G蛋白信号途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途径、植物激素和转录因子等调控途径.将粒型的基础研究转化为实践应用,对于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水稻粒型调控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近年来新发现的几种调控因子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Research progress on rice grain size control

宋露、何明良、刘颖湘、卜庆云、李秀峰、王臻昱、田晓杰

展开 >

中国科学院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150081

水稻 粒型 粒型调控 信号途径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02122931801017

2021

土壤与作物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土壤与作物

CSTPCD
影响因子:0.623
ISSN:2095-2961
年,卷(期):2021.10(4)
  •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