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太平洋热通量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联系

西太平洋热通量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联系

扫码查看
利用EOF方法分析了1951~2008年间西太平洋湍动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与同期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时空格局的联系.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潜热和感热通量距平场具有较相似的空间分布以及显著的年际变化,但潜热通量的变化幅度较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距平场的空间变化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冬季潜热通量变化的显著区域位于黑潮流域,而夏季则见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夏季潜热通量除了具有准4a振荡周期外,还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异主要存在着偶极型、同一型和三极子型模态,其时间系数分别具有显著的准4a、准2a和29a的周期变化,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分布,而大范围的潜热通量负异常则与中国江淮流域大部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降水偏多相对应.这为中国降水量的异常及机理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
Variation in heat flux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in China

齐庆华、蔡榕硕、张启龙、李翠华

展开 >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物理海洋学 西太平洋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降水量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908专项项目

海三科20090032009CB421404908-02-01-02

2010

应用海洋学学报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洋学会 福建省海洋学会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26
ISSN:2095-4972
年,卷(期):2010.29(2)
  •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