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联网时代重提异化的主体性——以生命传播的视域

互联网时代重提异化的主体性——以生命传播的视域

扫码查看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异化的扬弃与复归的探讨陷入僵局,其根源在于马克思所论述的人的异化是从主体性的破碎开始,货币成为将个体连接成社会的必然中介后,人的主体性进一步隐匿在巨大的外部性之中,因此人丧失了复归的可能性.直至21世纪,互联网成为除货币之外连接个体的新中介.技术赋权下的个体重新获得一种主体性.异化的主体性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被重新打捞起来,马克思曾指明的复归也才有可能在两种路径上展开:主体层面"感觉—实践—生命经验";主体间层面"艺术—共鸣—良善生活".
Revisiting the Subjectivity of Alienation in Internet Era—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eing Communication

刘欣

展开 >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

异化理论 主体性 生命传播 复归 社会加速理论

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传播课题

2022

台州学院学报
台州学院

台州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283
ISSN:1672-3708
年,卷(期):2022.44(2)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