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内镜微创诊治分析

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内镜微创诊治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us polyps,IFP)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点,评价内镜微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消化系IFP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内镜资料,其中经内镜微创治疗20例,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22例IFP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年龄(52.73±10.96)岁(27~71岁),病灶多为单发,部位以胃窦为主,病灶直径(1.71±1.04)cm,最大直径4.5 cm.典型病理表现为梭形细胞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围绕血管形成"洋葱皮样"结构,Vimentin、CD34多呈阳性表达.普通内镜下多表现为息肉样隆起,超声内镜(ultrasound endoscopy,EUS)下多表现为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低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界欠清.本组行内镜微创治疗20例患者共21个IFP病灶,其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14个,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3个,高频电凝电切术4个.1例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IFP行ESD手术出现术中出血,量约150 ml,内镜下止血成功,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迟发型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小肠IFP合并右半结肠腺癌,另1例由于病灶巨大,术前怀疑有恶变倾向,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胃IFP.随访4~38个月,失访2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消化系IFP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居多,病灶以胃窦为主,普通内镜及EUS对IFP有一定诊断价值,确诊依赖病理组织检查,大部分IFP经内镜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Minimally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gestive inflammatory fibrous polyps

陆明军、袁静萍、谭诗云

展开 >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恩施 44500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省消化疾病微创诊治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炎性纤维性息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引导基金

RMYD2018M27

2020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郑州大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029
ISSN:1006-5709
年,卷(期):2020.29(10)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