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胡适指出《六祖坛经》的早期版本与通行本存在巨大差异以来,其版本流变问题成为《六祖坛经》研究,乃至早期禅宗史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学界的长期努力下,共发现五种敦煌本、五种惠昕本等早期版本,以及诸多后世版本.然而,在各早期版本得到反复讨论的同时,《六祖坛经》的西夏文译本,尽管问世很早,却未受到充分重视.目前发现有两种西夏文《六祖坛经》,其中散藏于各地的草书译本属于敦煌本,具体而言处于旅博本所代表的敦煌本到惠昕本的过渡阶段,其出土地在敦煌的可能性极大;黑水城出土的楷书译本并非学界此前认为的敦煌本,而是曾在国内流传的、仅见的惠昕本.两种西夏文《六祖坛经》不仅是探讨西夏佛教的珍贵材料,也对《六祖坛经》汉文本的版本流变研究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