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宋代度牒、紫衣和师号牒形态研究——从《通玄观志》所载南宋"敕牒"谈起

宋代度牒、紫衣和师号牒形态研究——从《通玄观志》所载南宋"敕牒"谈起

扫码查看
《通玄观志》保存的三件南宋"敕牒",实为绍兴末内侍刘敖(能真)出家为道士时所受礼部度牒和师号、紫衣牒.三牒明确的书填时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但经考证可知,书填使用的空名文书最初颁降于绍兴七年至十年之间,直至二十多年后才被填上刘能真的信息.这一情况是南宋初年度牒售卖政策不断调整造成的.对比北宋前期度牒、紫衣和师号牒,以及北宋后期师号残牒可知,上述文书形态在元丰改制前后发生明显变化:度牒由之前的尚书祠部牒(普通牒式),紫衣和师号牒由之前的中书门下敕牒,均转变为尚书礼部牒(牒式模仿敕牒).这一变化折射出元丰重建尚书省后,六部取代诸司成为政务运作主体的变化,也符合熙宁、元丰时期神宗所确立的"清中书之务"主导方针.

张雨

展开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度牒 敕牒 《通玄观志》 元丰改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项目

LSYZD21006

2024

文献
国家图书馆

文献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126
ISSN:1000-0437
年,卷(期):2024.(2)
  •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