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身份与象征:1920-1930年代苏联视野中的鲁迅

身份与象征:1920-1930年代苏联视野中的鲁迅

扫码查看
1929年俄语版《阿Q正传》问世,身为汉学家的译者王希礼认为鲁迅是当时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领袖,但他批判鲁迅逃避革命,把他定性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时代苏联学界对鲁迅的认识。1930年代,随着苏联国内政治局势的转变,翻译了苏联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鲁迅在苏联学界的身份定位发生了改变,获得了"无产阶级翻译家、作家"的头衔。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无产阶级思想受到法捷耶夫等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的认可,成为"中国的高尔基"。

李一帅

展开 >

浙江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王希礼 鲁迅 《阿Q正传》 无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ZD339

2024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评论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52
ISSN:1001-6368
年,卷(期):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