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莱布尼茨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与哲学意义——兼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不仅在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近代发展也具有比较深广的影响.莱布尼茨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学术背景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争论,但最根本的还在于笛卡尔与原子论的近代复兴者伽森狄的哲学争论.可以说,莱布尼茨的无限可分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主要地就是在对笛卡尔的批判的再批判中发挥出来的.莱布尼茨在对笛卡尔有关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中,从他的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中不仅推演出了他的“单子论”实体学说,而且还推演出了他的中国盒式的自然有机主义和前定和谐系统.差不多与亚里士多德提出其物质无限可分思想的同时,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极其相似的哲学命题,这就是:“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莱布尼茨的这样一种哲学进路对我们昭示我国古代学者惠施等人“尺捶”之辩的本体论意义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外文标题:
On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s of Leibniz' s Thoughts:The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s of the Debate about One Foot of Whip in Ancient China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段德智
展开 >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物质无限可分
本体论意义
“尺捶”之辩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14ZDB020
出版年:
2017
DOI:
10.14086/j.cnki.wujhs.2017.02.0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
0.337
ISSN:
1671-881X
年,卷(期):
2017.
70
(2)
参考文献量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