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中下游岸带(宜昌-铜陵段)湿生植物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长江中下游岸带(宜昌-铜陵段)湿生植物的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沿长江中下游(宜昌-铜陵段)13座城市共37个位点,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岸带的湿生植物进行调查,从物种和系统发育2个维度研究群落的构建机制,并结合环境和空间因子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丰水期湿生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高于枯水期,且丰水期α多样性主要与水分条件呈正相关,而枯水期则主要与温度和土壤总氮含量有关.(2)丰水期的系统发育结构指数呈聚集趋势,暗示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而枯水期的NRl(net relatedness index)和NTl(nearest taxon index)呈不同趋势,暗示存在近期的群落分化.(3)群落的α多样性在物种层面和系统发育层面存在显著关联性,其多样性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互为表征.(4)长江中下游沿岸湿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丰水期的群落构建是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以环境筛选作用占主导,而枯水期的群落构建仅在物种层面受一定程度环境筛选作用的影响.(5)大生境的温度变化、微生境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岸带湿生植物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Community assembly of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欧阳键、刘贵华、周雯

展开 >

西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拉萨850000

西藏大学理学院, 拉萨850000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湿生植物 群落构建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 环境筛选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ZDRW-ZS-2017-3-2

2020

植物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植物学会

植物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934
ISSN:2095-0837
年,卷(期):2020.38(6)
  •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