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迁地栽培坡垒的种群结构与幼苗更新研究

迁地栽培坡垒的种群结构与幼苗更新研究

扫码查看
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设置的500 m2 样地中对迁地栽培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Chun)种群进行调查,采用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分析坡垒种群的结构特征,同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的存活率、死亡率及消失率.结果显示,迁地栽培的坡垒种群更新的苗木尚无大径级的个体;但栽培的坡垒大部分个体能开花结果及自然更新,且幼苗数量较多,幼苗密度为 19550 株/hm2,,占种群个体数的86.00%.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坡垒种群Ⅱ龄级的个体死亡率最低,Ⅲ龄级的个体死亡率最高,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坡垒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此外,迁地栽培中应加强对幼苗、幼树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更多的进入下一龄级的生长和种群的扩大.
Study o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eedling regeneration of Hopea hainanensis Merr.&Chun under ex situ conservation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Hopea hainanensisPopulation structureSeedling regenerationSeedling renewalStatic life tableSurvival curve

肖云学、殷霖昊、郁文彬、唐建维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云南西双版纳 666303

普洱学院咖啡学院,云南普洱 665000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云南西双版纳 66630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西双版纳 666303

展开 >

坡垒 迁地栽培 种群结构 幼苗更新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中国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ChinaStrategic Biological Resources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HJ2096001006KFJ-BRP-007-0052019HJ2096001006KFJ-BRP-007-005

2023

植物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湖北省植物学会

植物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934
ISSN:2095-0837
年,卷(期):2023.41(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