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10 GHz微波输出窗内表面次级电子倍增特性的电磁粒子模拟

110 GHz微波输出窗内表面次级电子倍增特性的电磁粒子模拟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 simulation of secondary electron multipactor characteristics in inner surface of 110 GHz microwave output window

扫码查看
在输出窗内表面上,次级电子倍增是限制高功率微波功率容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微波频率为110 GHz下,本文通过一维空间分布和三维速度分布的电磁粒子模型对次级电子倍增过程及其引起的损失功率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介质表面处的微波电场和介质材料种类对损失功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次级电子倍增达到稳态之后,尽管电子数密度高于临界的截止数密度,但是微波电场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这是因为在很高的静电场下,电子主要聚集在介质表面附近若干微米的区域,远小于相应的趋肤深度.倍增稳态时的电子数密度随着微波电场升高而增加,然而损失功率与表面处的微波功率之比增加得较为缓慢.在倍增达到稳态之后,由于蓝宝石表面附近的电子数密度最高,石英晶体表面附近的次之,熔融石英表面附近的数密度最低,所以相应的损失功率依次减小.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倍增阈值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舒盼盼、赵朋程、王瑞

展开 >

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西安 71005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西安 710071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00

高功率微波 次级电子倍增 电磁粒子模型

2021-JCJQ-LB-006重点实验室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61424111321162023-JC-YB-5122023-JC-YB-042ZYTS230752019M653545

2023

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8
ISSN:1000-3290
年,卷(期):2023.72(9)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