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篇际互文性生成动机的语用学诠释
篇际互文性生成动机的语用学诠释
A Pragmatic Account of the Motivations Behind the Choices of Interdiscursivity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维普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公共话语越发呈现出多元多维、动态多变和多语杂存的发展趋势,而篇际互文性作为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我们理解社会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为加深读者对篇际互文性的认识,本文从语用综观论出发,采用顺应理论探究生成篇际互文性的根本动机:即语言使用者为更好地顺应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中的各种变量,以期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例证详细分析语言使用者在这3个维度中的具体顺应对象.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武建国、冯婷
展开 >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0
关键词:
篇际互文性
语用学
顺应
生成动机
出版年:
2017
DOI:
10.16263/j.cnki.23-1071/h.2017.02.012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外语学刊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857
ISSN:
1000-0100
年,卷(期):
2017.
(2)
被引量
7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