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晚全新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环境变化

晚全新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指示的环境变化

扫码查看
地处我国东亚季风边缘区的毛乌素沙地,因其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而成为研究古气候环境变迁的理想场所.利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厚273 cm的沉积地层,通过分析沉积物粒度端元特征和环境指示意义,并结合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和磁化率指标,重建了研究区2.6 k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以粗粉砂、极细砂和细砂为主,其中细砂最多,平均体积分数为57.29%;粉砂层细砂体积分数明显低于砂层,粗粉砂和极细砂显著增多;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现典型的风成沉积物特点,峰高且窄,分选性较好.②剖面沉积物粒度可分离为3个端元组分,端元EM1是最细的粒度端元组分,指示了短时间的强尘暴活动,端元EM2和EM3是在不同风动力条件下跃移搬运的亚组分,端元EM3指示了当地风沙活动的强弱.③研究区晚全新世环境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2.6 ka B.P.之前,冬季风较强,气候冷干;2.6 ka B.P.之后到近百年,冬季风减弱,气候趋于暖湿;近百年以来,风沙活动增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Mu Us Desert,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Change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Late Holoceneenvironmental changesandy sedimentaeolian activity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end-member analysisOSL datingMu Us Desert

贾飞飞、徐成琳、张建伟、孙茹

展开 >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晚全新世 环境变化 砂质沉积物 风沙活动 粒度特征 端元分析 光释光测年 毛乌素沙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师范大学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

416011902019-B-1

2023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22
ISSN:1672-6561
年,卷(期):2023.45(6)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