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和氨逃逸催化研究进展

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和氨逃逸催化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Ⅵ柴油车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开发更有效的机外净化体系,系统性地回顾了选择性催化还原和氨逃逸催化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和氨逃逸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并介绍了 2种技术的不同催化器类型和应用优势,重点阐述了催化器类型、载体,系统结构和反应条件等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中NOx还原活性、N2O排放和NH3逃逸的影响以及其对氨逃逸催化器中NH3转化率和N2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种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铜基比钒基具有更宽的活性温度窗口和优异的催化活性,但铜基催化器同样面临着N2O生成和NH3逃逸等挑战;对于3种氨逃逸催化器,贵金属型具有较高的NH3氧化活性但N2选择性较低,而分子筛型与金属型的性能相反,综合两者优势的双涂层型可以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同时实现较高的NH3转化率和N2选择性,但三者都面临N2O排放控制问题.因此,铜基催化器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而双涂层氨逃逸催化器则能够更高效降低随之增加的NH3;这2种技术均可实现现阶段柴油车排放达标,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催化过程中N2O生成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2种技术的耦合研究,联合开发控制系统以保证同时获得更高的催化效率.
Advances i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and ammonia slip catalyst for diesel fuelled vehicles

李松峰、张春化、李阳阳、叶荣来、孙宏杰

展开 >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汽车工程 排放控制 综述 国Ⅵ达标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氨逃逸催化 柴油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518060202019ZDLGY15-07300102221512

2022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11
ISSN:1671-8879
年,卷(期):2022.42(1)
  • 3
  • 12